家政为什么不要东北阿姨的简单介绍
本文目录一览:1、育婴师在雇主家吃不到荤菜,天天感觉吃不饱,还能继续干吗?2、为什么用不好阿姨3、天鹅家政公司怎么不收阿...
阅读全文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行事的标准。我们都会给孩子立规矩,以此判断孩子行为的对错。
比如,吃饭必须是要有定点儿的。
这是为了让孩子养成“正确”的就餐习惯。如果孩子因为贪玩儿,沉迷于一个游戏,错过了午饭的时间,还怎么叫都不上饭桌。为了捍卫“规矩”,有些妈妈就会在全家人都吃完饭后,把饭菜收起来,让孩子饿一顿,作为惩罚。
我还听说过有家里把冰箱上锁,防止孩子在下一顿饭之前找到任何能充饥的东西。必须饿到晚饭,才能吃东西。这是名副其实的“饿”治。
“会不会有可能对孩子吃饭的时间网开一面呢?”
“当然不行!不能让孩子钻空子啊!”
那么,如果有一天,孩子沉迷于一道难题,全班其他孩子都放弃了,只有你的孩子想要挑战一下,已经算了3张草稿纸,马上就快要找到答案了。这时候中途吃饭,恐怕会打断思路……
我们会让刚刚解出难题,筋疲力尽的“小英雄”饿着肚子等到晚饭么?
还是为了让孩子能安心做题,全家电视都不许开。等到孩子完成学习,妈妈喜出望外,像安了弹簧一下弹到厨房开始给孩子“加点有营养的”?
如果你这时候拉住妈妈,问她:“错过‘饭点儿’就要等下一顿的规矩还要不要遵守呀?”
她一定不耐烦的告诉你,“这鸡蛋要蒸的嫩一点才有营养,你别打扰我,正看着时间呢!”
好吧,那我们去看另外一位妈妈。
这位妈妈的“规矩”是——每天玩IPAD不能超过半个小时。即使是节假日,也没有特殊政策。
如果有一天,这位妈妈的中学同学聚会。家里没别人帮忙带孩子,只能一起赴约。正跟同学聊到当年班花和班长的八卦欲罢不能……这时候,孩子举着IPAD来找你说,“妈妈,半小时到了,你陪我看书吧!”
很可能得到的回答是:“你再去玩一会,今天可以多玩一会,乖哈!”
如果你这时候拉住妈妈,问她“每天半小时的规矩还要不要遵守呀?”
她可能脸都不会转过来:“那他们当初到底是谁追谁啊?”
这时候孩子玩ipad超过半小时,仿佛又是可以接受的。
咦,这么看起来,仿佛规矩也都不是“死”的,而是我们根据自己主观上的感觉来判断的?
我们会发现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判断事物的标准是主观的,是以我自己的感受为标准,也就是说我以感觉、情绪上能不能接纳一件事情为标准,而不是用法律道德或者有绝对正确的一个答案来判断一件事情是能接受还是不能接受,是对还是错。
孩子的“越界”,父母到底应不应该接纳?
工作坊上,经常会遇到两个妈妈讨论同一个话题,心有戚戚焉。
一个妈妈说,我婆婆非常没有界限。另一个妈妈也说,是啊,被越界搞得我很烦恼。
说到具体事情的时候,一个妈妈说,“我婆婆居然背着我带孩子去理发,剪了一个特别难看的发型!“
另一个妈妈说,“我婆婆每天早上五点来我和我老公的卧室,给我们擦地,擦床。我不高兴,我老公还批评我,我妈帮你做家务,你还有什么抱怨的?“
又或者,两个妈妈都对孩子学习问题感到非常焦虑,彼此很有共鸣。
说到具体的事情,一个妈妈说,孩子考试总是不及格,现在他一考试,我比他都紧张。
另一个妈妈说,孩子每次考试我也特别紧张,我总怕他考不了100分。
……
特别拉仇恨有没有?但是这几位妈妈感受到的对越界的不满,对孩子考试的焦虑,都是真切的,也都是很强烈的。
我们每个人,看这个世界,都是带着有色眼镜的。我们看到的都是“我们眼中”的世界。
不同年龄,性别,职业,身高,经历,地域,肤色,民族……的人,看待一件事的角度肯定是不同的。
其实,不仅仅是美国纽约的妈妈和埃塞俄比亚的妈妈对待孩子吃饭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我们和隔壁家二婶,判断孩子冷暖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哪怕是我们和身处一室的孩子他爸,对于孩子对错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
这是人之长情。
因为这就是一个主观的世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而这规矩方圆,其实都是主观的。是根据我们自身的感受来决定的。
看到这会不会有点轻松?
我们终于可以做回真实的自己,尊重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去费力捍卫一个固定不变的是非对错?
同时也会有点迷惑吧?没有对错的教育方法,会不会没有标准呢?
事常与人违,事总在人为。